發布時間:2020-09-16 12:37 瀏覽:
40年乘風破浪立潮頭,革故鼎新創天下。1980-2020年,潮汕人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。汕頭融媒集團推出《特區40年·潮創故事》系列專題,采訪海南、深圳、珠海、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具有代表性的潮商,講述他們弘揚特區人敢闖敢試、敢為天下先的精神,與特區共成長的創業歷程,全面展現潮汕人團結奮進、熱心公益、支持家鄉建設的優良傳統和特區40年建設發展的巨大變化和輝煌成就。
本期采訪人物:鄭基明
深圳市汕頭商會會長
深圳市金潤東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
▲鄭基明接受汕頭融媒記者聯合采訪
鄭基明,出生于1969年,現任深圳市汕頭商會會長,老家是汕頭市潮陽區金浦鎮。早在上世紀70年代,鄭基明的爸爸鄭開德率先在村里辦起了糧油加工廠,做起了糧油買賣、農產品加工等。小時候鄭基明在課余時間經常到廠里幫著爸爸做生意。經過幾年努力,自家成為當地第一個“萬元戶”,爸媽也成了鎮里的“模范”。
▲辦公中的鄭基明
上世紀90年代初,鄭基明老家第一批外出的年輕人在外承包工程,闖出了一片天地。鄭基明的父親鄭開德本著“潮汕人愛拼才會贏”的念頭,毅然決定外出打工,這年父親已經52歲。
剛開始父親鄭開德承包一些小工程,但他吃苦耐勞,虛心學習,漸漸變得專業,建筑事業越做越大,到今天,父親的建筑公司已經擁有員工4000多人。
潮汕人宗族觀念重,在外都是互相幫襯,一個帶著一個,深圳房地產業和建筑領域都有潮汕人的汗水。1997年,鄭基明也從老家來到深圳協助父親創業。父親傳授給鄭基明兩個走向成功的秘訣:一是一定要會吃苦,二是待人要誠懇,會學問還要會做事,會做事還要會做人。
鄭基明說:“我原來不是這個行業的,是做貿易。我剛來的時候,每天都要管工地,下工地就學習起來,有時候我晚上打混凝土什么的,我們都跟通宵。因為你不熟悉,就得跟著工程師到現場去學習,有辦事就辦事,沒辦事就蹲在工地學習,慢慢摸懂這個行當。”
在一個個付出汗水和努力的建筑工地中,鄭基明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蛻變。
鄭基明說:“1997年,我記得我剛來深圳的時候,濱河路修好了還沒有路燈。我們從羅湖開過了福田的彩田路,基本上沒什么車。那時候深圳跟現在發展還是天差地別,現在走到哪里都看到我們當時勞動的果實 ,看了心情蠻好。”
鄭開德、鄭基明父子,從組建工隊承攬基建工程開始,一步一個腳印,逐漸發展到成立大型建筑公司,在競爭激烈的深圳建筑業界中闖出了一片天地。在全家人合力經營下,企業不斷開拓新業務,實現了轉型升級。
鄭基明說:“2012年,我們就搞了個跨境電商。因為保稅區的轉型升級,政府非常需要這個帶動。我們當時也就第一個響應政府號召轉型升級,利用保稅區的政策,前店后倉搞跨境電商。在政府的支持下,從廠房改為電商綜合樓。”
集進口商品展示、商務辦公、產品交易、倉儲物流、金融服務五大功能于一體的深圳精茂進口商品交易中心,成為深圳市保稅區轉型升級樣板工程,深圳市國際化投資推廣重點園區。
▲深圳精茂進口商品交易中心
鄭基明說:“隨著深圳市城市的發展擴張,當時很偏的地方也變成中心了,所以政府對城市的發展、格局擴張發展,對企業的支持,也是希望我們在那里搞一個商業綜合體,對那個片區的帶動。觀瀾湖的老板也是潮州人,饒平的,我們兩家都是世交,所以當時他就出了這個地,我們就投資就蓋了一個商業綜合體?,F在每天周末都有七八萬人次,節假日都超過十萬人次了。”
觀瀾湖新城綜合體項目,帶動了深圳北部的區域消費能力,實現了從傳統商業綜合體到都市休閑綜合體的突破,創新打造了“商業+度假”的領先業態。
▲觀瀾湖新城綜合體
鄭基明說:“我們是緊緊在深圳這里扎根,我們是穩步前進,就是做好一個個事,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,我們還是會繼續隨著深圳城市的發展,政府政策的調整,穩步往前走。”
從最初在深圳創業到日后一路發展,鄭基明深切感受到了潮汕人商業細胞里飽含著互幫互助、團結共進的基因,這也是他積極投身商會事務的一個重要原因。2019年,鄭基明當選為深圳市汕頭商會第三屆理事會會長。
▲深圳市汕頭商會第三屆理事會、監事會就職典禮會長交接儀式
鄭基明說:“當會長也是奉獻,能夠為我們這個在深圳的汕頭企業能做點貢獻,能做點實在的東西,我覺得也應該也值得,因為我們都是從老家到這里來,一幫朋友,一幫老鄉,大家比較團結,氛圍非常好,大家同心協力。”
當選會長后,鄭基明重任在肩,除了繼續推動商會會務、搭建平臺助力企業發展,構建橋梁支持家鄉建設,他最大的動作就是成立深圳市汕頭商會青年委員會,把商會企業的第二代、第三代,以及到深圳創業的汕頭籍年輕人召集一起,共謀發展。
▲深圳市汕頭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工作匯報會
鄭基明說:“把他們的思想、他們的精神、他們的活力,作為我們商會未來的一個希望,把團結的精神傳承下去,讓他們產生共鳴 創造一些商業的機會 互相鼓勵 讓他們互相把我們的潮汕文化傳承下去。”
雖然在深圳打拼多年,但潮汕文化和傳統基因一直根植在鄭基明的骨子里;盡管早已在商海獨擋一面,父親卻仍是他人生的最佳榜樣。
▲鄭基明會長父親鄭開德
鄭基明說:“我爸他一直樂善好施,對家鄉很重視,他的家鄉情結非常濃。他很明確地表態,他說賺的錢都是要投到家鄉做公益、做好事,他認為做了好事,這個錢是真正賺了,賺回來的。”
2003年,鄭開德首期投資2400多萬元在家鄉建設潮陽金堡中學。2004年建成后正式招生。鄭開德持續加大投入,擴大辦校規模,提升辦學質量。如今,金堡中學已成為一所遠近聞名的優質公立學校。
鄭基明說:“我爸建金堡中學前后就花了兩個多億,我們也不容易,不是有很多錢來蓋,是一步一個腳印積累來蓋的,連續蓋了五年、六年把它蓋完成了,就是慢慢調動資金,慢慢建設。一期、二期、三期,花了五年才把這個金堡中學建成現在的樣子。”
學校建成之后,鄭開德又以他和妻子的名義成立德惠教育基金促進會,繼續在家鄉捐資助學。
鄭基明說:“我們整家人都支持他。我們也捐了3000萬元進去,3600萬元,現在整個基金會有5000萬元,5000萬元的資金就是專門用于獎教獎學、助教助學。”
這些年,鄭基明跟隨父親回家鄉做最多的就是慈善,捐資數千萬元支持家鄉修路建橋、實施水改、建造公共文化設施……
鄭基明說:“雖然我是潮汕傳統家族過來,我也在我爸這里做事,因為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來,現在按我感覺是沒有周末休息的概念,每天不停做事情,就是大膽往前走,勤勞致富,最起碼這一點。”
鄭基明的兩個兒子,都不是出生于潮陽老家,長大又到國外留學,但父輩祖輩的言傳身教,讓他們從小就認可并遵循著誠實守信、勤勞致富、團結互助、家和業興的潮汕傳統價值觀。
▲在商會辦公的鄭基明
鄭基明一直覺得:家族企業的傳承更多的是一種創業精神的傳承。在他的企業中,這種創業精神的內核就是務實、拼搏、低調、團結的潮汕傳統價值觀。他特別珍視這種價值觀,既把它傳承給下一代,也把它帶到他所領航的深圳市汕頭商會中,并以此去開拓創新、讓企業和商會得以薪火相傳,持續發展,為潮商爭光!
文字視頻及部分圖片來自:汕頭融媒集團
Copyright(C) 2019 深圳市汕頭商會 版權所有
地址:深圳市南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北區清華信息港科研樓2樓202室 聯系電話:0755-86606909/ 86606918 傳真:0755-86606988
Power by DedeCms